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6章(1 / 2)

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能看到林知韫低头批改作业的侧脸。她习惯把头发别在耳后,露出清晰的下颌线条。她总是戴着一块经典款的机械表,就像她做事的原则,一丝不苟。

国庆长假结束后,二十一中便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次月考。二十一中向来比较提倡因材施教,因此月考这类的校内考试,是任课老师自主命题。

这次月考题目与以往的联考相比,简单很多,主要考察课本基础知识,有些科目甚至只达到学业水平测试的难度。但当林知韫拿到最终成绩单时,上面的数字依然让人眉头紧锁。

午后的办公室里,林知韫把成绩单摊开在办公桌上,她握着微凉的茶杯,视线在那几个刺眼的分数上来回游移。

看到基础题大面积失分,林知韫不禁皱眉。这显然是长期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

此前九年以来教育养成的惰性,哪能轻易改变?本该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就这样被学生们随意丢在了试卷的空白处。

不过,在难度稍高的题目上,倒是有几个学生的表现让她略感欣慰。

但这些亮点却被严重的偏科所掩盖:团支书苏悦宁的英语阅读理解几乎全错;语文课代表魏琳琳的物理化学得分率低得可怜;李仕超的数学试卷上,那个鲜红的“48”分更是触目惊心。

当她的目光移到陶念的成绩栏时,笔尖不自觉地停顿了一下。

这个平日里思维敏锐的女生,各科成绩都保持在排在前几名,唯独政治一栏赫然写着“24”。

很刺眼。

林知韫轻轻摇头,想起陶念交上来的那篇《论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文采斐然却离题万里,字里行间都是对标准答案的刻意回避。

她拉开抽屉,取出一叠彩色便签,开始为每个学生写评语。

她知道,要融化这“三尺之冰”,需要的不仅是严厉的批评,更要有耐心的引导。

自习课的铃声刚响过,教室里便弥漫着一种异样的紧张感。

学习委员张晓萱站在讲台前,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今天的自习任务。纪律班长刘桐背着手在过道间来回巡视,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个同学的桌面,确保没有人在偷偷玩手机或传纸条。

林知韫的身影不时从教室窗外经过。她手里拿着月考成绩单,步伐沉稳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她今天穿的白衬衫,领口十分挺括,衬得她的身形格外挺拔。

“张倩。”教室门被轻轻推开,林知韫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教室为之一静。被点名的张倩肩膀明显僵了一下,慢吞吞地合上书本走出去。

门关上的瞬间,教室里立刻响起此起彼伏的窃窃私语。

“这是第几个了?”李仕超用气声问道,手指不安地桌面画着圈。

“第五个。”魏琳琳咬着笔帽,眼睛紧盯着门口,“前面四个回来的时候,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大约十分钟后,张倩推门进来。她脸上没什么表情,但嘴唇抿得紧紧的,手里捏着一张折起来的纸条。刚坐下,周围的同学就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怎么样?‘小林飞刀’又出什么绝招了?”后排的王磊压低声音问道,手里假装在记笔记,实则已经准备好接收第一手情报。

张倩摇摇头没说话,只是把那张纸条塞进了课本夹层。但眼尖的陶念还是瞥见了纸条上林知韫标志性的红色批注。上面不是简单的分数,而是一整段密密麻麻的评语。

随着谈话的同学越来越多,教室里的气氛越发诡异。

每个被叫出去谈话的同学回来时都垂着头,脸上却露出既尴尬又恍然的表情。

“下一位,苏悦宁。”林知韫的声音再次响起时,英语课代表的手抖了一下。

当苏悦宁红着眼圈回到座位时,一张纸条已经在同学们手中秘密传递:“太可怕了,她连我三年前初中英语老师的教学方法都知道!”

“下一位,陶念。”

林知韫的声音从走廊传来,像一记闷雷敲在陶念心上,她慢吞吞地合上练习册。

初中三年,她早已习惯了被各科老师拎到办公室训话的场景:班主任的苦口婆心,数学老师的怒其不争,英语老师的恨铁不成钢。

那些训斥声最终都成了耳旁风,左耳进右耳出。

可这次不一样。

陶念站起身时,膝盖不小心撞到了桌腿。教室里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看过来,有同情的,有幸灾乐祸的,更多的是好奇的打量。

她强装镇定地走出教室,却发现自己的手心不知何时已经沁出了一层薄汗。

林知韫倚在走廊尽头的窗台边,低头翻看成绩单。她今天穿着简洁的白衬衫和藏青色西裤,长发披着,几缕碎发垂落在耳畔,随着翻页的动作轻轻摇曳。

陶念的脚步不自觉地放得更慢了。

这次月考的题目确实基础,连她这样平时不怎么用功的人都能感觉到。古诗文默写都是课本原句;数学和物理大题也是浅显得过分;地理有道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