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话事人 第836(2 / 3)

秉持“一心”,还有林君侯这样的领袖,那影响力就是另一个维度了。

但林泰来又说:“不过老赵你当年跟我在扬州闹过兵变,也算是一起战斗过的人,可以破例入会。”

六七年前还只是苏州卫运军百户的赵大武大喜谢过,美滋滋的出去办事了。

他感觉苏州卫指挥佥事兼苏州城守备不是自己的终点,生活又有奔头了。

等先接见完军方人物,林君侯才把屠知府叫了进来。

这不算是亲信,林泰来也就没有太多可说的,只是嘱咐了几句多组织工程维持航道畅通之类的话。

知府对于林泰来而言,其实也就是能以官府名义合法征发民役这点作用了。至于其他大部分政务,林氏集团就能帮着官府办理解决了。

打发走屠知府,又象征性的见了见两个知县,就算是接见完本地的官面人物了。

至于巡抚、巡按、提学御史等等,此时都不在苏州。

接下来觐见的这帮人,是林氏集团内部各山头的人物。

元勋宿老高长江向林泰来汇报了横塘学院这两年的情况,当林泰来听到开始有大批自主培养的人才进入集团工作后,非常高兴。

而后高长江又以说书人公所总管身份,呈上了由公所组织编纂的最新话本《天帅东征记》。

经林泰来本人审定后,这出新话本就开始进行推广传播。

虽然全苏州人都认为,高长江最重要的身份是林府外管事,但高长江仍然将横塘学院常务副院长和说书人公所总管这两个身份放在最前面。

林泰来忍不住调侃道:“你看看你,总是这么别扭,以后你就做林氏集团的秘书长吧,负责协调各山头。”

高长江之后,则是外室黄五娘的弟弟。因为黄五娘这两年大部分精力用在儿子们身上,很多手头事务都交给了黄小弟。

苦出身的黄小弟也算是能吃苦,先前亲自去福建当了三年海船学徒,回来后就负责海贸这块业务。

只听黄小弟禀报道:“去年到今年,组织了六艘船试验出海贩运,在海上沉了一艘,总体还算成功,不过被海贼勒索了三千两。

明年可以全面扩大规模了,按照坐馆要求,除了我们林氏自运营的货船,还要鼓动更多商人参与进来。”

到了林泰来这个地位,对大部分事务都是只抓宏观,不问细节了。

闻言就指示说:“在海贸方面,明年我们林氏集团和苏杭织造局开始进行全面深入的合作。

我们的海船直接从兵部通信司领牌照,并且随船配发火炮火铳和官军。”

黄小弟陡然心惊,咱们这算是半官商了么?

林泰来想了想后,又对黄小弟说:“如有必要,可单独成立一家海运商社,五娘为社长,你为副社长。”

黄小弟激动的连连叩首,他在林氏集团内部总算拥有了第一个正式高管职务了。

钱世扬和周道登两个门客一直陪着林泰来进行接见,看到现在总感觉有点怪异。

从跟随出生入死的武力亲卫到高长江这样的社团元勋、再到黄小弟这样的新兴外戚,全都各有安排难道这就是“列土分封”?

------------

兄弟太少了

对黄小弟分封完,林泰来又问道:“另外,你不要忘记鼓动更多商人参与海贸。”

即便林氏集团再庞大,实力也是有上限的,跳不出单打独斗这个范畴。

只有鼓励全社会深度参与,才能形成一个面向海洋的新利益阶层。

而林氏集团可以充当引路者、保护者、仲裁者,乃至于利益阶层的基石团体,唯独不能成为利益阶层本身。

林泰来可以不在乎每年从海贸多挣十万二十万的白银,但却在乎到底有多少人参与进来。

黄小弟显然不太理解,为什么坐馆要鼓动更多江南商人参与海贸?难道林氏集团一家吃独食不好么?

但黄小弟还是兢兢业业的根据指令办事,回答说:“主要难处就是,江南这边经商的人对海上航运风险的顾虑很大,不如福建那边敢搏。”

其中道理也很简单,福建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没多少耕地,除了读书也没什么出路,穷困的人们自然有下海讨生活的动力。

但苏州乃至于江南是天下一等的膏腴之地,出路很多,能讨生活的方式也有很多,一般人自然没必要去海上冒险。

林泰来问道:“难道他们不眼馋海贸的利润吗?比如同样的丝绸,只要运到倭国,就能换回十倍白银!

而且往南不远还有吕宋等处,盘踞吕宋的佛朗机人手里有非常多的白银!”

黄小弟答道:“眼馋利润自然是非常眼馋的,不过成本和风险确实也高,一旦船只有去无回,就有倾家荡产可能。”

林泰来叹道:“看来是时候推出保险制度了!

如果害怕船只出事,可以在启航前向新吴银行缴纳若干保险金。

如果船只和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