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100(1 / 3)

……

时间如白驹过隙,很快,清河市便入了冬。

一大早,赵思敏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穿戴洗漱完毕就准备去上班。

一打开门,一股寒意侵袭而来,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江南一带的冬天就是这样,又湿又冷,还没有暖气。一进入到十二月份,清河市的气温立马直线下降,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进入到隆冬时节。

明明她昨天还只是穿个长袖的开衫,今天就已经套上薄款的羽绒服了。

赵思敏正好遇到爸爸从外面开车回来:“怎么,不吃早饭了?”

她挥了挥手:“不吃了,去食堂吃。”

这个礼拜食堂早餐有麻糍包油条,还有热乎乎的豆腐花可以喝,愿意等的话还可以来上一碗牛肉汤河粉,在冬天来上一碗,可以说是很幸福了。

赵叔乐呵呵看着女儿开着自己的小电驴往清河古镇走。

他觉得自己这几年做过的最好的决定就是把女儿叫回来,虽然她对在家里宾馆帮忙没什么兴趣,但是却凭自己的能力在清河古镇找了一份工作,也稳定得很。

“对了,思敏!”他想起来,连忙喊住女儿,“你林婶他们都让我问问你,清河古镇的票价出来了没有?你们有没有内部票的?”

赵思敏无奈:“没有啦!老板都还没有定价呢,不过我们都猜应该不会超过一百。还有,你不要到处说我有内部票哦,如果预售情况好的话,那我们这些员工也不会有多少内部票的,估计也就一两张。”

到时候家里人都不够分的。

赵叔点头:“知道了,我一律说没有。”

赵思敏挥了挥手,骑上小电驴绝尘而去。她得快点走,不然豆腐花就没了。

现在她已经是清河古镇的正式员工了,属于人事部里的一员。

他们镇子里有很多匠人,手艺都很绝但是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赵思敏主要是就负责这一部分的培训工作。她很喜欢这份工作,觉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赵思敏在等红灯的时候环视了一下四周,然后忍不住生出感慨。

她回来也有差不多大半年了,这大半年安平县的变化真的非常大。

首先是脚下的路在一个月前已经修好了,不仅仅是修得更新了,而且还拓宽了,包括道路两边的绿化也都进行了升级。以前的路虽不至于破破烂烂,但绝对没有现在高大上。

赵思敏知道这是路小姐去市里和县里争取过来的,而有关部门愿意投入这么大,看来也很是很看好清河古镇的后续发展。

其次就是安平县的市容市貌。

以前这儿没什么外来人口,本地年轻人也大多在市区那边工作,街道两边的店以中老年审美为主。但现在,多了奶茶店、咖啡店、汉服店等等一系列的新店铺,很多老店也选择了翻新。整体的市容比以往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再有就是人。

仅仅是赵思敏知道的,从外地回来打算自己靠着清河古镇做点小生意创业的就已经有好几个了。

安平县似乎一改以往的暮气,变得有活力起来。作为土生土长的赵思敏,当然很乐意于看到这样的变化。

她将小电驴停到了古镇右手边的员工停车场。

从停车场出来之后便能看到旁边的古镇派出所以及消防站,再往前走就是一个综合式的公交站。从市里面来的公交以及大巴都停靠在这里。

售票处、大门楼还有入口的牌坊,都已经修葺一新,而且撤掉了围挡。

一切都在昭示,清河古镇马上就要开业了。

从上个月月底起,古镇里的装修围挡以及脚手架就已经断断续续在撤了,一些提前完工的建筑队也都已经离场。目前还没有撤的脚手架也就只有清河楼一处。

今天,正好是清河楼撤脚手架,终于可以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人前的日子。

赵思敏知道,自媒体部的同事们为此还准备了直播。

这大概也是开业前最后的一次大型活动直播。

赵思敏紧赶慢赶终于来到了食堂,许多员工都热情地向她问好:

“赵老师,早。”

“赵老师,晨安。”

赵思敏微笑着一一和她们打招呼。她的这些学生兼同事们,虽然很多都没怎么念过书,但家教都是极好的,很讲礼仪。而且很多学的都是国学,说话文邹邹的。

“赵老师,晨安。”

她又遇到了将头发高高扎起用小银冠固定起来,显得英气十足的公孙瑾。她身边跟着几个舞蹈演员以及朱帘秀,正有说有笑,在她们身后的是李家三兄弟,皆容貌不俗,神采飞扬。

他们一进来,赵思敏甚至感觉整个食堂都被加了柔光滤镜,明亮梦幻了好几分。

大家互相问了好。赵思敏的心中充满了愉悦——这许许多多的美女帅哥,绝对是在清河古镇上班的一大福利,可以抵消加班疲累的那种。

这里舞蹈演员多,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